常德市河道保洁报道之二
清清河水润家园
——澧县河道保洁扎实推进
漫步澧水河畔,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。暮日的余晖点缀着岸边绿树洒在波光旖旎的河面上,亮晶晶的水花映衬着河底光滑的石头。置身于碧水与绿廊,心旷神怡之间,遐想起河道保洁的点点滴滴。
河道保洁工作开展以来,我县从制度、监管、组织机构、资金保障等入手,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河道保洁机制,可谓扎实推进。
首先,按属地管理原则,落实保洁队伍,明确责任主体。根据《澧县河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》要求,对省管澧水河道79公里,县管涔水、松滋水、道水、澹水、洈水、姣河等6条1438公里,250多条1500多公里溪流,按属地管理原则,全县32个乡镇落实河道保洁员,明确责任范围,签订责任状,实行河道保洁全覆盖。
其次,加强保洁考核,确保保洁成效。组织相关职能机关,全年分两次对河道保洁工作进行考核。还由县里主要领导带头,定期在全县开展集中保洁行动,巩固日常保洁成效,营造河道保洁氛围。
第三,领导重视,全面推进。成立以县委常委、副县长任组长,两名副县长任副组长,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,乡镇(街道)为责任单位的领导小组,建立例会制度,定期解决难题推进进度。
第四,落实好资金保障。县政府在有限的财政经费中,安排专项资金,用于全县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。尤其是耗资150万元对省监控点澧水滟州电站购置打捞机,对漂浮物进行打捞。
城区内河栗河年安排30万元资金专资、专单位对河道沿岸清理漂浮物。花费25万元专立澧县河道保洁责任牌80块,使保洁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,老百姓一旦发现问题,一看责任牌,就知道要找谁反映。这些都为河道有效保洁提供了经费保障。
同时针对城区群众反响强烈的畜禽养殖开展专项整治,全面完成河道两岸散养殖场的关停、拆除和转产。
通过努力,全县河道保洁初显成效。城区黑河、臭河消除,其余河道已不见垃圾,水面较以往干净了许多。
河道保洁问题表现在水里,根子其实在岸上。要保持河道干净,关键在改变观念,群众不把河道当天然的垃圾倾倒场,自觉养成零散垃圾带走成桶垃圾进垃圾场的好习惯,河道就会更干净。
为保持“水清、河洁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生态环境,我县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,实施精细化管理,确保河道环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会一蹴而就,可谓任重而道远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